在大概从23年开始,传统油车在网上就开始被各种吊打。
网上有一句有意思的话,叫“吊打谁,你就买谁”,倒也非常有意思,因为后来者总想用超越前者的方式,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实力,告诉消费者自己是“可选择”的。
我看了下中国家用车销量排名,很有意思。
10万级家用车中,过去12个月销量最好的车型,分别为朗逸、秦L、轩逸、海豹06、星越L,销量分别为32万、32万、31万、28万、27万。
被吊打了很多年的朗逸、轩逸,过去12个月的累计销量为64万台。
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,意味着传统的油车依然很难被超越,真正在消费端,依旧有庞大的用户群体选择油车。
当然,电车也蚕食了很多油车的市场份额。
当年强盛时期的朗逸、轩逸累计年销量至少在80万台,现如今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还是下滑了,但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。
价格便宜的电车,还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到了油车。
比如说秦L、海豹06这两台车,过去12个月的累计销量也有60万台,新能源&油车对垒的局面已经形成。
在新能源时代,油车在互联网上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力。
比如说,油车需要交购置税、被限行、油价也高,动力不够猛等等,在电车面前这些都是缺点,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。
油车的优势,是电车提供不了的。
稳定,油车即便是在寿命的后期,缝缝补补之后依然有很强的工具属性,用极小的成本,就能恢复到原厂80%的品质。
这是电车做不到的。
自燃概率低,虽然各种数据显示,电车的自燃概率要低于油车,但用户是不相信的,大多数自燃的油车都是寿命较长,毕竟油车的保有量实在巨大。
另外,油车的自燃给人提供逃生的机会和时间,电车的自燃基本上都是“爆燃”。
油车群体的画像,非常简单,第一次买车、只能买一台车,他们会优先选择油车,因为油车能够把工具属性做的非常好,看得见的稳定,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就是绝对的吸引力。
他们的月收入不是特别高,所以追求可控之内的稳定、经过验证的靠谱。
电车虽然也靠谱,但电车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,试错成本太高,虽然能节省油费,但充电也要花钱,而且电车的零部件更换、修复成本比油车高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如果一条油车的轮胎是300块钱,同尺寸的电车轮胎得400块。
为什么?因为电车更重,电机扭矩更大,轮胎摩擦程度更强,所以在设计、生产成本方面,电车的轮胎要比油车高。
其他就不用说了,电车保险更贵,很多零部件维修起来更难,比如说压缩机、电机、屏幕、充电机等。
当然,很多人买油车,还是因为油车便宜了。
比如说轩逸,入门车型只要6万多了,配置合适的版本落地只要8万块,什么朗逸、宝来、卡罗拉这些车型,挑选一台配置合适的版本,10万以内足够用。
电车、油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选择方向。
选择电车的用户群体,购车预算相对充足,可以接受这种新技术新产品,对于他们来说,买车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AB两点之间的通勤。
他们还要便利性,还要体验感,这些产品点,的确电车能满足。
选择油车的用户群体,尤其是10万级的油车群体,他们的需求比较简单,就是AB两点通勤,可以不太方便,可以不要新鲜感,他们要的是扎实、看得见的用车生活。
电车未来还会有增长空间,但想要彻底把油车踢出局,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,随着电车需要交税、油价持续的低沉,油车的价值还会回升。
恒瑞行配资-恒瑞行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首选-按月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